鲁网8月16日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食品与药品系科研团队秉持“技术赋能农业,创新引领未来”核心理念,成功研发一套绿色环保、便捷高效的黄曲霉毒素(AFB1)脱除技术体系。该技术从土壤微生物筛选、酶制剂开发到快速检测应用全链条创新,为花生产业安全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。
技术创新:从土壤菌株到生物酶制剂的突破
针对花生连作土壤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,团队成员扎根农村,走入乡间地头,通过两年系统研究,取得三大关键突破:一是从连续种植两年的花生土壤中富集、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AFB1的枯草芽孢杆菌,经鉴定和发酵培养后,成功分离纯化出其代谢产物——黄曲霉毒素降解酶;二是采用磁性纳米颗粒固定化酶技术,将游离酶转化为高稳定性、可重复利用的生物酶制剂,显著降低应用成本;三是配套研发的FD-500型荧光定量快速检测仪及检测卡,可在5分钟内精准量化AFB1残留水平,实现“降解-检测”闭环管理。
分工协作:多学科团队保障项目落地
项目由聂小伟教授领衔,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微生物组负责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、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;酶工程组主导降解酶的纯化与固定化技术研发;检测技术组开发快检设备并验证脱毒效果;推广组统筹田间应用示范与产业对接。通过跨学科协作,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无缝衔接。
推广实践:技术下乡助力产业升级
为加速成果转化,团队开展了系列推广活动。花生制品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,在花生主产区举办讲座,向农户和加工企业普及AFB1危害及防控知识;与龙头企业合作,进行黄曲霉毒素降解酶技术推广,并在花生油、饲料加工环节试点酶制剂应用;建立200亩枯草芽孢杆菌种植示范基地,以验证菌剂在土壤修复和毒素源头控制中的作用。
成果评估: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
项目实施后,试点区域花生AFB1污染率降低60%,快检技术覆盖率达80%,带动农户增收15%。团队总结出“菌—酶—检”三位一体技术模式,并提炼出标准化操作手册,为其他粮油作物毒素防控提供参考。这项技术不仅保障了食品安全,更推动了花生产业链价值提升。未来,团队计划联合政府与企业,进一步扩大技术应用范围,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。(通讯员刘禺杉)
股票配资平台平台
海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