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陈毅元帅往往以儒雅睿智的儒将形象示人,在军事指挥才能方面似乎不及粟裕将军那般耀眼夺目。然而历史事实表明股票配资程序,陈毅元帅实乃文武兼备的全才,不仅具备卓越的战略决策能力,更有着过人的军事指挥艺术。这一点甚至连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都不得不由衷钦佩,他们私下里常常感叹陈毅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同凡响。
1938年新四军正式组建后,陈毅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。他率领江南新四军与日伪军展开大小战斗200余次,累计歼灭敌军3000余人。这些辉煌战绩自然引起了日军的强烈忌惮,他们开始调集重兵准备对新四军实施报复性打击。而此时国民党当局对新四军的活动区域进行了严格限制,仅划定了京沪铁路以南一片狭长地带,东西宽度不过百余公里,南北纵深仅五六十公里。这片区域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,日军据点星罗棋布,新四军的活动空间被严重压缩。国民党此举明显是要将新四军画地为牢,若不能及时突破这一困境,新四军必将陷入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双重夹击之中,处境会愈发艰难。
展开剩余62%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陈毅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构想:向东挺进,即从茅山根据地出发,兵分两路沿长江南北两岸向东发展,形成夹江而立的战略态势。这一战略部署不仅能够有效应对日军的围剿,更能直接威胁华中地区日军的重要运输线,可谓一举两得。其实这一战略构想早在陈毅创建茅山根据地时就已经开始酝酿,如今终于等到了实施的最佳时机。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,陈毅特意选派了手下爱将叶飞率领精锐的第6团作为先锋部队。
1939年5月,在部队即将出发之际,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突然发来电报表示反对东进计划。他在电报中提出了两点反对理由:首先,东进行动超出了国民党划定的防区范围,可能会影响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;其次,东进区域交通发达,日军兵力雄厚,据点密集,部队贸然行动恐有全军覆没之险。面对这些质疑,陈毅亲自询问叶飞:你对这次行动有信心吗?叶飞斩钉截铁地回答:我们完全有把握,绝不会被敌人消灭。得到这一坚定答复后,陈毅最终拍板按原计划执行。
然而实际操作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:叶飞和第6团作为新四军正规编制部队,任何调动都需要经过国民党战区司令部的批准。若要突破国民党划定的活动范围,对方必然不会同意,只能采取秘密行动的方式。为此,陈毅精心设计了一个瞒天过海的方案:让叶飞以养病为由向国民党当局请假,同时另委他人接任6团团长职务,叶飞则化名叶琛秘密行动,并重新组建一个新的6团作为掩护。这就是后来新四军会出现两个6团的缘由。
在周密准备后,叶飞率领原6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的名义成功东进,并迅速打开了局面。随后陈毅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跟进,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,很快就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。日军多次围剿都无功而返,国民党军也奈何不得,新四军的实力因此日益壮大。起初国民党当局拒不承认新四军的东进行动,但后来当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在日军扫荡中节节败退时,新四军抓住战机主动出击,打得日军溃不成军。这一系列胜利让国民党方面意识到,在江南地区若没有新四军的配合,他们确实难以立足。最终,司令长官顾祝同不得不承认新四军的合法地位,甚至公开赞叹道:共产党真是人才济济,办法层出不穷。这番评价充分体现了陈毅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。
发布于:天津市海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